每日快报!百姓记录丨一张纸条的“树洞”之旅……
△“树洞口袋”
(资料图)
日前,上游新闻刊发《百姓记录丨“树洞姐姐”与写满孩子心事的1423封信》(点击阅读详情)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树洞”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树洞口袋”收到的小纸条
纸条扇动的“翅膀”
前两天,在重庆市璧山区某小学教学楼一楼走廊拐角处,女孩小美将一张折好的纸条塞进了“树洞口袋”里,这张写满“心事”的小纸条,便开启了它的“使命之旅”......
一天之后,“树洞口袋”紧锁的后门被打开,“树洞姐姐”——璧山区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张耀元提着一个密码手提箱,她将树洞内的所有纸条取出,放进了手提箱中,带回璧山区公安局“树洞口袋”工作室。
“树洞姐姐,我很痛苦,也很孤独,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样的家庭......”纸条上,小学六年级的女生小美,倾诉着自己内心的苦恼。她生活在重组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长期被爷爷奶奶照顾,她和继母关系虽然还可以,但是始终不能敞开心扉。
根据女孩留下的姓名,张耀元联系学校和老师,在学校里悄悄与她见面。“这个孩子思想其实很成熟,我们聊天时她提到‘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有所成就的精彩人生’。”张耀元回忆。
“不该让家庭的苦恼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该怎么帮助她?”张耀元在想了很多方案后,通过“树洞口袋”工作室,联动教委、妇联和学校,决定一同为她策划一场难忘的生日庆祝。“庆祝生日是一个形式,但是能够让孩子感觉被重视、被爱,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张耀元说。
小纸条扇动着“翅膀”,产生了大大的“效应”。
“我在六年级下学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小美在作文里写道“家庭带来的烦恼就像一块石头压在我的胸口.....我永远记得她微笑的脸和认真倾听的样子,她就好像在发光一样......”
△璧山区教委主任常爱书(右)和张耀元一同梳理“树洞口袋”问题
“树洞口袋”工作室
紧密合作、悄悄核实、保密谈话、跟踪调解、满足愿望......由璧山区公安、教委、学校联合成立的“树洞口袋专班”,成了每一个孩子背后的“守护神”,也是他们心中的一束光。
目前, “树洞口袋”活动已在璧山区五所中小学校开展,并在公安局成立了“树洞口袋”工作室,以“树洞”为主体,后续探索建立了“树洞收信”、“树根追源”、“树枝解困”、“树叶反馈”全链条“树洞”口袋闭环工作机制。
据了解,专班成员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涉校涉生案件,有针对性地在校园内开展“树洞口袋”活动。走进学校,广泛地发动宣传,和孩子们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之后,由专班民警和心理老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会走进学校课堂,在面对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利用自由选择注名或匿名的方式,将烦恼、困难、期望等“心事”写在纸上,装进五彩纸的口袋,再放进“树洞”里。目前,该活动已经在五所学校法制角设置了仿真大树“树洞”信箱,长期面向全校学生收集各类问题,实现点对点跨时空交流。
通过收集这些口袋,团队成员在仔细阅读后将从中发现的问题,分级分类进行梳理,并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公安、教委、“五项行动”专班、“树洞口袋”专班、心理专家、转介治疗六大类分别处置。
每一次树洞口袋活动结束后,由专班成员书写树洞口袋综合情况分析报告,反馈给教委并存档备查,同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需要民政、团委和妇联等其他部门解决的,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科学有效地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树洞口袋”专班会对每一封重点署名“树洞”信件进行回信处理,确保反映的重点问题“件件有回音、个个有结果”。并根据每次活动梳理出的不同问题,让法治副校长、心理老师等工作人员及时调整授课的主题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师生开展相应的讲座。
活动因有第三方警察的介入,和基于学生对警察的信任,能挖掘到更深层面的涉校涉生案件线索,同时对有校园不良行为的学生,或想要威胁校园安全的不法分子形成威慑力,发现和纠正校园不良行为,并及时化解校园矛盾纠纷,制止校园暴力。
目前“树洞口袋”已发现多起青春期情感困扰、父母矛盾等家庭问题。2022年4月,多名学生通过“树洞”口袋反映,在大兴初中、小学附近,长期有一个中年男子言语骚扰同学,跟踪女学生回家,民警迅速找到疑似骚扰学生当事人,依法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及时制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自2021年11月活动开展至今,“树洞口袋”共收集到学生各类信件1423件,接待学生微信电话等咨询863人次,排查到校园隐患问题7类,家庭隐患问题6类,心理隐患问题5类,解决校园隐患类问题112个,家庭隐患类问题401个,心理隐患类问题132个,提供有价值的案件线索5条,化解校园矛盾纠纷86起,劝返辍学学生8名,挽救有自杀倾向的学生9名,教育感化有重点暴力倾向的学生23名。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编辑:饶治美
责编:林祺
审核:吴忠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