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树那岛!致敬那些在西沙织就蓝图的航天人_环球今热点
车振刚正在和同事一起工作。
岛上美景一角,远处正是我国大型火箭发射时留下的美丽光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过岛上同志们的辛勤劳作,岛上现在的环境变得比以前更美了。
台风过后,岛上一片狼藉。
岛上工作人员除了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外,还需维护小岛的环境,同志们正在种树。
2023年5月10日晚,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现场亮起的大红屏映照在每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脸庞,格外红光。
疾风骤浪,是他们的“催眠曲”;高温高盐,是他们的“生活区”;白滩险礁,是他们的“扎根地”。
在祖国南海深处,有这样一个地方:天空是深蓝的,海水是湛蓝的,人是坚毅的,空气是清新的,这里科技云涌,天南地北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们汇聚一堂;这里南腔北调却共同倾诉着航天佳话;这里的白滩险礁却孕育着蓬勃生机;这里高温高盐雾却铸就了西沙航天人钢铁般的意志……
这里,就是西沙卫星观测站,是守护祖国航天事业的地方。
那人——深海小岛的“逐梦人”
“渔民不上岛,飞鸟不做窝。”在祖国南海深处陆基卫星观测的最后一棒——西沙卫星观测站,地处西沙群岛,长夏无冬。在这里,西沙航天人每天都要克服高温的炙烤,在这座小岛上,来回奔波在各型设备之间。
“拳拳初心担使命,铮铮誓言终向党。”因为有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他们汇聚一堂、细慎求实;因为挚爱这身航天蓝装,他们厉兵秣马、时刻准备;因为祖国的需要,他们奔赴大漠、挺进海岛。
作为“登岛第一人”的车振纲,在第一次登岛过程中,他克服身体、心理上的极限,只身一人,勇闯天涯。
2012年,一艘渔船缓缓驶出港口,船舱内,车振纲心潮澎湃,他深知此行的重大意义,也知道肩上的千钧重担,然而大海似乎要考验一下西沙航天人的意志。在航行过半的时候,这艘排水量仅为75吨的木质渔船,发动机出现故障,不得不于次日凌晨返回出发港口。接下来的两天,又遭狂风暴雨大作,这艘小渔船根本无法出港,直至天气有所好转,才重新出发。随后的航行中,小渔船在风浪中以6-7节的速度走走停停,小渔船在海上犹如一叶扁舟,颠簸起伏,冰冷的海水把他的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躺在比火车卧铺稍宽一点的舱铺里,胃里翻江倒海,他蜷缩着一动也不敢动。经历了一天一夜的航行,终于抵达了心心念念的西沙群岛,却因长时间的航行,再次导致机械故障,被迫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抛锚停泊。等到第二天的下午,才进入港口,车振纲才终于完成了处女航,代表西沙卫星观测站第一次踏上这座逐梦星空的地方。
11年间,车振纲在这块航天热土上完成了从一名新人到一名负责人的转变,今天,他依然没有停下自己踏浪逐星的脚步,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是我逐梦的地方,值得我努力去追寻!”
是啊!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西沙航天人都会深深地留恋这座小岛,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它,因为这座小岛让他们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树——扎根小岛的“见证者”
他们在扎根中锤炼,在深海小岛长成一棵树;他们走在筑梦九天的路上,用自己的脚底板丈量忠诚;他们一代接一代,在深海仰望深空、在浪尖守望繁星,他们就像那片椰子树,不畏风雨炎暑,迎着晨露朝霞,在小岛上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挖六个坑断了两把镐,种下的椰子树一个月不到全死了。”这是西沙航天人第一次种椰子树的真实写照。由于西沙群岛常年高温高湿高盐雾,脚下都是裸露礁盘,椰子苗根本扎不了根,长成参天大树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第一次失败之后,骨子里不服输的西沙航天人,在这座小岛上书写了一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歌。那段时间,大家利用设备调试安装的空闲时间,拿着自制的工具,顶着烈日蹲在小岛的各个角落里,筛选夹杂在碎石和海沙中的泥土,刨掉落在地上的鸟粪沤肥。淡水不够,大家就把自己的桶和脸盘拿出来收集雨水,通过不断努力,他们在这座岛上终于有了自己的扎根之树。
尝到了种树甜头的西沙航天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岛上各个角落被他们翻了个底朝天之后,他们就利用上下岛的机会,从岛下运土上来。为了不占存放物资的空间,大家一人抱一个装满土的箱子,挤坐在船舱里,船长还经常和大家开玩笑说道,“每次船上的人和物资都差不多,怎么感觉这段时间船的载重明显增加了好多呢?”慢慢的,带捧家乡土、种棵扎根树,成为了西沙航天人的一项传统,这一年他们在种了死、死了种的循环斗争中,一共种活了2000多棵树,十余种花花草草。
今年,他们摘下了第一棵扎根树的第一颗椰子,并把这颗椰子的故事搬上舞台,向大家倾情演绎了深海小岛上这一棵棵椰树、一个个椰子,是怎么扎下的根,是怎么结出的果。
他们时刻牢记嘱咐重托,就像楼前的椰子树一样,无惧风雨、向阳而生,挺拔身板,默默坚守,秉承海岛创业精神,在这座深海小岛上种下初心,播种信仰,放飞梦想。
那岛——守望海天的“正能量”
西沙卫星观测站是一座深海的“三无”小岛,更是西沙航天人无私奉献、用青春和生命换取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支柱。要问为什么来这,只因为“航天强国,航天报国”,要问为什么选择这,因为“远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无数个“为什么”,让西沙航天人选择了与小岛为伴,无数个“为什么”,让他们在西沙卫星观测站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人生价值。
十余年来,西沙航天人在这座深海小岛战台风、抗高温,守护中国航天的未来。你未曾结识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0几岁的西沙航天人,你就不会明白何为忠诚信仰;走进西沙卫星观测站,才能真正感受到西沙航天人的红色传承。
2013年,台风“蝴蝶”抵达西沙群岛海域,造成严重破坏,并对5名在港池内躲避台风的渔民造成伤害,通往救援的唯一通道左右两侧树木被全部吹倒,部分树木甚至被连根拔起,原本畅通的“生命通道”完全布满荆棘。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西沙航天人迅速行动,用砍刀、铁锹、绳索等工具,对堵塞在道路上的上百棵树木进行清理,尽管当时气温超过38度,但他们坚持作业6个多小时,成功打通这条“生命通道”,使得受伤人员得到了及时的转运和救治。同时,对所有卫星观测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加电测试,保证了后续卫星观测任务的顺利进行。
是啊!“你不必心知我的名字,但那海天会铭记我们的故事,当现实面对荆棘,信仰也冲破礁石……筑梦九天就是不变的天职……”这首《西沙牧星人》,唱出了每一名西沙航天人的心声,坚定了西沙航天人奉献中国航天,建功航天的信心和决心,激励西沙航天人激情奋进、再创辉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