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第一部科幻小说1664年《新大陆见闻——炽烈的世界》(01)
一名商人来到外国城市旅行,并对一位年轻的女士一往情深。但是,身在异乡为异客,且出身低下、囊中羞涩,商人难攀高枝,无法获得这位女士的芳心。然而,他心中的爱意愈发强烈,直至无法自抑。终于,商人下定决心将她偷走。
(相关资料图)
女士父亲的宅子地处海滨,她每日在海滩上收集贝壳,而只有三两个仆从相伴,这样绝妙的机会鼓励了商人执行自己的计策。
于是,一日,商人驾驶着一艘不像客船的轻便货船,在女士流连之处将她掳走。而为了避免可能阻挠此次行动的意外发生,船上食物供应充足,并配备有几名海员。
当商人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男人时,不幸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也许是上天对他的劫掠行径感到不悦,海面上卷起了可怕的风暴。在风暴的无上伟力下,船上的众人手足无措,这艘轻巧的扁舟如同离弦之箭射向北极。很快,小船来到了冰海,飓风迫使它在巨大的冰块间穿行。
承蒙众神对这位淑女的垂怜,这艘轻便的小船如同被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抑或是娴熟的水手指引,在冰川陡崖间蜿蜒腾挪,但是——
唉!船上的几位先生,实在不知他们应该往何处去,亦不知他们应该在这奇妙的冒险旅程中做什么,更不知他们能为这寒冷的漂流提供什么帮助。总之,他们冻死了。
【原文是“Those few men which were in it, not knowing whither they went, nor what was to be done in so strange an Adventure, and not being provided for so cold a Voyage, were all frozen to death”不知道翻译是否有误,没问题的话,这种退场方式也忒随便了】
而只有这位小姐——因她光彩照人的美丽,因她尚在燃烧的青春活力,因她蒙受了众神的照拂——存活了下来。
这些人不仅仅是来到了地球的极点,而是来到了与之交界的另一世界的极点。因此,在两级之交的双重严寒下,也难怪男人们耐受不住被冻死了。
最终,在自然伟力的驱使下,小船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由于一个世界的极点不得以环绕的方式与另一个世界的极点交会,所以不能像我们习惯的从东至西一样,直接从一个世界的极点来到另一世界的极点。如若有人到达这两个极点中的一个,他要么会被迫返回,要么进入另一个世界。以防你太过介意这一点,大可设想,倘若两个世界以环绕的方式直接交会,居住在此地的人就会在同一时间看到两个太阳,而不是和人们普遍认知的那样:有整整六个月见不到阳光。
【需要注意的是,此书发行于1668年,而作者生于1624年,于1674年去世。在那个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尚在进行,日心说的证明刚被发表就被教会所打压,地心说依旧大行其道。通过文中有悖科学的天体运行方式,可以一窥17世纪的欧洲人(可能只是上层阶级)对宇宙的普遍认知。
同时,大航海的成功引发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对极地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16世纪末,荷兰人威廉·巴伦支为行商之便,在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支持下,多次向北航行,尝试开辟北冰洋航线,并在第三次探索中几乎进入北极圈。由于船只被浮冰撞毁,巴伦支及船员不得不在北冰洋上的新地岛越冬。在北极熊的持续性骚扰下,他们熬过了九个月,其中包含了三个月的极夜。最后,他们修复了救生船,得以渡过了一段冰海,被俄罗斯人所营救。巴伦支在返回荷兰的航程中去世。之后,人类对北极的探索未曾休止,其间的失败与失踪亦不在少数。但直到1948年,人类才第一次来到北极极点。
因此,北极给17世纪的欧洲以严酷、极寒、神秘的印象。鉴于此,本文中对地球极点的想象与迷思,也就能够理解了。】
你需知晓,每一个世界都有自己的太阳来照亮,每个太阳都在独属自己的圆形轨道中移动,绝不会超出自己的轨道。这运动如此公正精确,以至于任何一方都不会对另一方产生阻碍或干扰。虽然它们必然交会,但是,鉴于我们的太阳距离我们更近更明亮,阻碍了另一世界太阳的光辉,导致此世的我们难以感知它们。另一个世界距离我们太过遥远,除非我们使用精密的望远镜来观察。一些熟练的天文学家时常能够观察到二至三个太阳。【真假的,不会是散光吧?】
说回这艘漂流无依的船只和这位不幸的女士。她看到所有男人都死了,这让她感到了些许安慰。持续的严寒保存了尸体,让它们没有腐败和散发恶臭,而现在它们开始融化并腐烂。由于她没有足够的力气将这些尸体扔出船外,为了逃避臭气,她不得不来到了甲板上。她发现船只正在两块冰原间游动,如同一握溪流在两岸之间流淌。
最终,船只来到了一片覆盖着冰雪的陆地。一群类熊的奇怪生物来到了船边,它们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它们的爪子像人手一样用来抓持东西。它们中的三两个率先来到船上。当它们从船中出来时,其余的类熊生物一个个进入船中。
最后,在观察了船上的一切后,它们用女士听不懂的语言叽叽喳喳。随后,它们将女士抬出船,把船连同男人的尸体一起沉入海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