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了14年 这国产片居然在外网火了!
最近,一个榜单引起了鱼叔注意。
美国历史悠久的权威刊物《综艺》,发布一则重磅榜单,评选出了史上最佳30部战争片。
【资料图】
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成为唯一上榜的华语电影。
并且高居第8名。
此片入选,想必出乎许多人意料。
从豆瓣评分来看,它远非前列。
2009年上映后,更是遭到一片骂声。
不少观众怒批,电影是在洗白日本侵略者。
之后还「喜提」第一届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电影」。
一度引发了双方的骂战,陆川亲自下场开撕。
「程青松是我多年豢养的一条宠物狗」
虽然遭到诸多非议,《南京!南京!》始终是陆川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如今入选,也算是一场小小的平反。
今天咱们不妨重新回看这部电影,究竟如何——《南京!南京!》
本片上映后不久,陆川就在媒体前放出豪言。
「票房一定过亿」
这是他继《寻枪》《可可西里》后的第三部作品,也是首部商业大片。
筹备4年,相传近8000万人民币成本。
一切都在宣告着,他要搞个大动作。
豪华的演员阵容,是陆川自信的资本。
刘烨,饰演最后一队守城军领袖。
面对日军如潮的攻势,他慷慨赴死,面无惧色。
高圆圆,出演金陵女校的教师。
在安全区中,竭力与残暴的日军周旋,以保全更多平民的性命。
江一燕,最让人动情。
片中的她饰演一位风尘女子。
平日打扮艳俗、飞扬跋扈,却为了给安全区换取物资,主动踏入「慰安妇」的行列。
诀别时那一行泪、一抹笑,无不令人心痛。
扎实的制作,更是陆川的底气。
他请来自己的老搭档摄影师,曾凭《可可西里》获得金马最佳摄影奖的曹郁。
黑白摄影、大场面调度,映出那段历史的肃杀。
为了真实还原那段历史,剧组在前期下了苦功夫。
在吉林建造了一座微缩南京城,以满足尽可能多的实拍。
请来成千上万的群演,重现了屠杀的大远景。
随着一声口令,机枪喷出火舌,远端的中国士兵成片倒下。
枪口特写,接上摇晃的手持镜头,也带给观众残酷的在场感。
最近,一个榜单引起了鱼叔注意。
美国历史悠久的权威刊物《综艺》,发布一则重磅榜单,评选出了史上最佳30部战争片。
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成为唯一上榜的华语电影。
并且高居第8名。
此片入选,想必出乎许多人意料。
从豆瓣评分来看,它远非前列。
2009年上映后,更是遭到一片骂声。
不少观众怒批,电影是在洗白日本侵略者。
之后还「喜提」第一届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电影」。
一度引发了双方的骂战,陆川亲自下场开撕。
「程青松是我多年豢养的一条宠物狗」
虽然遭到诸多非议,《南京!南京!》始终是陆川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如今入选,也算是一场小小的平反。
今天咱们不妨重新回看这部电影,究竟如何——《南京!南京!》
本片上映后不久,陆川就在媒体前放出豪言。
「票房一定过亿」
这是他继《寻枪》《可可西里》后的第三部作品,也是首部商业大片。
筹备4年,相传近8000万人民币成本。
一切都在宣告着,他要搞个大动作。
豪华的演员阵容,是陆川自信的资本。
刘烨,饰演最后一队守城军领袖。
面对日军如潮的攻势,他慷慨赴死,面无惧色。
高圆圆,出演金陵女校的教师。
在安全区中,竭力与残暴的日军周旋,以保全更多平民的性命。
江一燕,最让人动情。
片中的她饰演一位风尘女子。
平日打扮艳俗、飞扬跋扈,却为了给安全区换取物资,主动踏入「慰安妇」的行列。
诀别时那一行泪、一抹笑,无不令人心痛。
扎实的制作,更是陆川的底气。
他请来自己的老搭档摄影师,曾凭《可可西里》获得金马最佳摄影奖的曹郁。
黑白摄影、大场面调度,映出那段历史的肃杀。
为了真实还原那段历史,剧组在前期下了苦功夫。
在吉林建造了一座微缩南京城,以满足尽可能多的实拍。
请来成千上万的群演,重现了屠杀的大远景。
随着一声口令,机枪喷出火舌,远端的中国士兵成片倒下。
枪口特写,接上摇晃的手持镜头,也带给观众残酷的在场感。
反映日军侵华历史的国产影片有很多。
但,观看《南京!南京!》时的体验,却是独一份的。
我们先是感到惊恐。
屠杀的机枪声四起,尚未步入刑场的士兵们,接连抬头,瞪圆双目。
随后是愤怒。
一伙日本兵围成圈,低头嬉笑着。
他们绕着中心跳动,像是进行着某种怪诞的娱乐。
直到镜头切换,露出被活埋者的头颅。
最后,是深深的无助。
部分幸存的中国残军,躲进了安全区。
然而,日军冲入安全区,开始疯狂的屠杀与逮捕。
害怕被俘虏的伤兵,直接用手枪自尽。
他知道,一旦落入日军手中,将受尽生不如死的折磨。
银幕之上,不断有妇女被奸淫。
一个个活生生的女子,被抓进「慰安所」。
出来时,变成了赤裸的尸体,被粗暴地堆在板车上拉走。
没有反抗的喜悦,也没有「最后一分钟营救」。
极为冷峻的镜头,不给观众寄托希望的寓所。
正如当年那样,无处可逃。
无论是独特的电影语言,还是沉重的主题意义,都有别于以往任何一部战争大片。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
对于陆川的「冷静」,很多人并不买账。
本片既没有展现出哀痛的情绪,也没有直白地发出控诉。
这显然不符合彼时多数观众的期待。
「不要模棱两可的冷静」
被诟病最多的,是本片的视角。
前面说过,观看《南京》是一场怪异的历程。
透过大量过肩镜头,我们似乎代入了「日军视角」。
站在侵略者的视角,目睹遍地同胞的尸骸。
虽有一众内娱明星参演,主角却是一个日本士兵角川(中泉英雄饰)。
影片正是透过他的视角,串联起整场惨剧。
初次出场,他不似观众印象中那般穷凶恶极。
睁着困惑的双眼,打量着战争中的形形色色。
偷喝可乐、插科打诨,像极了远游的孩童。
他被导演赋予了人性。
让他在开枪误杀平民后,也露出惊恐、愧疚的神情。
「我不是故意的」
在「慰安所」,他爱上了随军出征的日本女人百合子。
头脑一热,心生与其战后结婚的渴念。
但再次相见,情人已经成为了士兵们恣意蹂躏的玩物。
瘫在床上,条件反射一般张开双腿。
角川在这一刻幻灭,重新思考战争的意义。
他开始包庇逃命的中国平民。
女教师被捕,即将被送入惨无人道的「慰安所」。
他看在眼里,帮她开枪了结。
对应的,陆川将批判留给了中国人。
日军一声「向后转」,数万名战俘便面无表情地照做。
残军败将们,失去了反抗的心气。
范伟饰演的唐先生,则演绎了偷生者的自私与怯懦。
作为拉贝先生的秘书,他顺理成章地躲进安全区。
为了保命,一个劲地向日军低头。
心里想着的,只有自己与妻女。
日本兵几度冲入难民营,丧心病狂地奸淫妇女。
他都躲进房间,选择视而不见。
甚至为了自保,和日军做起交易。
泄露安全区藏有中国士兵的消息,给了日军扫荡的借口。
而唐先生的算盘,也在铁蹄的践踏下被无情粉碎。
小妹被抓走当了「慰安妇」,女儿也被活活摔死。
给施害者以人性,转而向受害者开刀。
这显然不符合国内观众过往的观影经验,也不难理解本片遭受的批评。
但鱼叔认为,视角问题,并非本片的败笔。
小林正树的巨作《人间的条件》,同样以一名日本官兵视角展开。
透过其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反战意识,起底战场上侵略者的非人途径。
豆瓣均分9分,被誉为最伟大的反战作品之一。
陆川也抱有这样的决心。
选取侵略者的逆向视角,呈现出战争「非人化」的本质。
不囿于单一视角,让更多的国家、民族正视这段历史。
「让日本人也来看」
这一立意,也恰恰是《南京!南京!》此次跻身TOP30的加分项。
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思考,也获得《综艺》杂志的赞同。
毕竟,战争不只是两个国家和民族的斗争,更是一场对人性的屠杀。
令许多人困惑的,还有影片结尾的一场「占领庆典」。
庆典伊始,舞仗队架起一面巨大的鼓。
两名鼓手赤裸上身,奋力敲击。
底下的行进队伍伴着鼓声,整齐划一地跳起祭祀舞蹈。
在中国的土地上,向他们的神灵致意。
这段仪式长达6分钟,充满了煽动性,与影片的基调显得格格不入。
这段仪式,源自陆川的两个经历。
其一,是从剧组的一名日本演员那听来的故事。
他的爷爷曾是侵略南京的士兵。
爷爷从来不说在南京经历过什么,却在临终前开口。
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是在南京度过的,那段时间过得很快活。
其二,是陆川听罢故事后,做的一个怪梦。
梦中,一群日本兵在断壁残垣间高亢地歌舞。
这两件事成了他拍整部电影的动力,「庆典」这场戏也是无论花多大功夫都得拍成的。
对于这场「庆典」,陆川毫不避讳地呈现它的「美感」。
使出诸多镜头语言,彰显场面的庄严与威武。
这并非一种美化,而是制造出一种怪异的反差感。
映入中国观众的眼里,这庆典有多成功,我们的心里就有多憋屈,就有多痛。
在陆川看来,这场舞蹈的暴力程度,甚至超过了杀戮本身。
在中国的废墟上,日军的舞蹈等同于一种文化与精神的侵占。
这一思考,也让《南京!南京!》成为一部带有国际视野的战争史。
战争,就是异国的文化在我们的废墟上跳舞。
与之对应的,是难民营里的中国平民。
影片中,不时有女子唱起越剧。
食不果腹的黑暗岁月里,这是他们唯一的娱乐与精神支柱。
但,在这场属于日本人的祭祀中,她们最终成为了贡品。
正如陆川经常提及的一句话。
「一拨人的死亡地狱,是另外一拨人的游乐场」
回顾完这部影片,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南京!南京!》能够成为国外影评人眼中的史上最佳30部战争片之一。
《综艺》杂志首席影评人Peter Debruge,就对影片给出了自己的评语。
中国战争电影往往具有较强的宣传作用,但陆川对南京大屠杀的悲惨描绘是一个重要的例外。它重现了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犯下的最严重的暴行之一,而没有诉诸戏剧性的手法。电影采用黑白拍摄,以身临其境的历史在场感,给观众留下强烈的震惊和脆弱感。
从南京大屠杀,到整一场侵华战争,带给中国的创痛都是难以言尽的。
陆川在这部电影里,灌注了如废墟一般的冷峻与苍凉。
没有戏剧化的情绪煽动,也没有高光式的英雄神话。
因为仅仅是历史本身的沉重,就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
正如社会学家阿多诺的那句话——「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反映日军侵华历史的国产影片有很多。
但,观看《南京!南京!》时的体验,却是独一份的。
我们先是感到惊恐。
屠杀的机枪声四起,尚未步入刑场的士兵们,接连抬头,瞪圆双目。
随后是愤怒。
一伙日本兵围成圈,低头嬉笑着。
他们绕着中心跳动,像是进行着某种怪诞的娱乐。
直到镜头切换,露出被活埋者的头颅。
最后,是深深的无助。
部分幸存的中国残军,躲进了安全区。
然而,日军冲入安全区,开始疯狂的屠杀与逮捕。
害怕被俘虏的伤兵,直接用手枪自尽。
他知道,一旦落入日军手中,将受尽生不如死的折磨。
银幕之上,不断有妇女被奸淫。
一个个活生生的女子,被抓进「慰安所」。
出来时,变成了赤裸的尸体,被粗暴地堆在板车上拉走。
没有反抗的喜悦,也没有「最后一分钟营救」。
极为冷峻的镜头,不给观众寄托希望的寓所。
正如当年那样,无处可逃。
无论是独特的电影语言,还是沉重的主题意义,都有别于以往任何一部战争大片。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
对于陆川的「冷静」,很多人并不买账。
本片既没有展现出哀痛的情绪,也没有直白地发出控诉。
这显然不符合彼时多数观众的期待。
「不要模棱两可的冷静」
被诟病最多的,是本片的视角。
前面说过,观看《南京》是一场怪异的历程。
透过大量过肩镜头,我们似乎代入了「日军视角」。
站在侵略者的视角,目睹遍地同胞的尸骸。
虽有一众内娱明星参演,主角却是一个日本士兵角川(中泉英雄饰)。
影片正是透过他的视角,串联起整场惨剧。
初次出场,他不似观众印象中那般穷凶恶极。
睁着困惑的双眼,打量着战争中的形形色色。
偷喝可乐、插科打诨,像极了远游的孩童。
他被导演赋予了人性。
让他在开枪误杀平民后,也露出惊恐、愧疚的神情。
「我不是故意的」
在「慰安所」,他爱上了随军出征的日本女人百合子。
头脑一热,心生与其战后结婚的渴念。
但再次相见,情人已经成为了士兵们恣意蹂躏的玩物。
瘫在床上,条件反射一般张开双腿。
角川在这一刻幻灭,重新思考战争的意义。
他开始包庇逃命的中国平民。
女教师被捕,即将被送入惨无人道的「慰安所」。
他看在眼里,帮她开枪了结。
对应的,陆川将批判留给了中国人。
日军一声「向后转」,数万名战俘便面无表情地照做。
残军败将们,失去了反抗的心气。
范伟饰演的唐先生,则演绎了偷生者的自私与怯懦。
作为拉贝先生的秘书,他顺理成章地躲进安全区。
为了保命,一个劲地向日军低头。
心里想着的,只有自己与妻女。
日本兵几度冲入难民营,丧心病狂地奸淫妇女。
他都躲进房间,选择视而不见。
甚至为了自保,和日军做起交易。
泄露安全区藏有中国士兵的消息,给了日军扫荡的借口。
而唐先生的算盘,也在铁蹄的践踏下被无情粉碎。
小妹被抓走当了「慰安妇」,女儿也被活活摔死。
给施害者以人性,转而向受害者开刀。
这显然不符合国内观众过往的观影经验,也不难理解本片遭受的批评。
但鱼叔认为,视角问题,并非本片的败笔。
小林正树的巨作《人间的条件》,同样以一名日本官兵视角展开。
透过其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反战意识,起底战场上侵略者的非人途径。
豆瓣均分9分,被誉为最伟大的反战作品之一。
陆川也抱有这样的决心。
选取侵略者的逆向视角,呈现出战争「非人化」的本质。
不囿于单一视角,让更多的国家、民族正视这段历史。
「让日本人也来看」
这一立意,也恰恰是《南京!南京!》此次跻身TOP30的加分项。
标签: